中华中医药杂志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RCCSE学术期刊
主管/主办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/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国内刊号:CN:11-5334/R
国际刊号:ISSN:1673-1727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中华中医药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
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
创刊时间:1986

出版周期:月刊

国内刊号:11-5334/R

国际刊号:1673-1727

邮发代号:18-90

刊物定价:1540.00元/年

出版地:北京

首页>中华中医药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华中医药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  • 国际刊号:1673-1727
  • 国内刊号:11-5334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RCCSE学术期刊
  • 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 CA 化学文摘(美) 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) 哥白尼索引(波兰)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
中华中医药杂志介绍

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(CN:11-5334/R)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,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大型月刊,面向国内外公开征文发行。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期刊收录于: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 CA 化学文摘(美) 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) 哥白尼索引(波兰)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中华中医药杂志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学科领域里提供最新、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,颇受业界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本刊栏目设置
学术动态、学术动态、论著、优博专栏、临证经验、学术流派、思路与方法、综述、研究报告、临床报道
本刊数据库收录/荣誉
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北大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)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 CA 化学文摘(美) 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) 哥白尼索引(波兰)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RCCSE学术期刊
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

1.来稿应具有科学性、实践性、逻辑性、先进性,要求材料可靠、论点鲜明、条理清晰、简明扼要、文字精炼、数据准确、图表清晰。内容符合《保密法》规定,在政治和涉外问题上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,文责自负。论文必须包括:中英文题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、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、正文和参考文献、第一作者简介(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民族、籍贯、职称、学位、研究方向),如系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。

2.题名应简短,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,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,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。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、字符、代号、简称以及商品名称。

3.摘要要反映论文的目的、方法、结果和结论,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,字数为120~300字,采用第三人称表述。

4.关键词应能准确反映论文主题内容,尽量选用《汉语主题词表》中的规范词,一般为3~8个。

5.文中图表应具有自明性,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。图要有图序、图题和必要的图注,图中文字为6号宋体字。表尽量用三线表,有表序、表题。

6.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 3100~3102—93有关规定。

7.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(学位论文除外),并在文中引用处注明,采用顺序编码制,著录格式应符合国标(GB/T 7714—2015)的规定。

8.文稿应在Word系统中编辑, 纸型为A4, 页边距2  cm,使用5号宋体字, 正文部分采用层次标题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不同层次之间用下圆点“.”,如“1”、“1.1”、“1.1.1”等。

9.本刊只接受在线投稿方式,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稿件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。本刊对来稿概不退还,在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,可自行处理。来稿一经刊登,本刊将酌致稿酬,并赠送当期刊物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脉诊“形”“气”与病症

    人类疾病多如牛毛,病、症可以概括。脉诊通过脉中“形”研究疾病脏器之形,病灶之形,病理之形,达到或类似现代医学物理、化学诊断的目的。脉“气”研究人体症状,浮沉辨表里,迟、数论寒热,有力无力辨虚实,大小辨阴阳。以症状解析或离散病变大可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现代医学B超、CT“隔垣内照”,而古中医人扁鹊等通过脉诊“尽见五脏症结”。《象脉学》...

    作者:许跃远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中医理论研究方法论现状及策略

    现代中医研究,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,主要分为理论研究、文献研究、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四大类,其中理论研究是构建现代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。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发生学、知识考古学、诠释学、认知语言学、文化人类学和复杂性科学等。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方法的特点、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方法的优劣,提出“系统化的体用哲学...

    作者:刘文平; 王庆其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“五辨”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综合运用

    “五辨”即辨症、辨证、辨病、辨人、辨机,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,体现了中医临床诊断从四诊信息采集到诊断结果的确定,既考虑到从症到证、病的思维特点,又考虑疾病发生、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机制,同时还考虑因人、因时、因地制宜。五辨思维的核心是一方面强调四诊信息的全面、规范、准确,另一方面强调临床诊断的整体、动态、个性化。“五辨”的综合...

    作者:李书楠; 李思汉; 赵文; 李灿东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由四诊合参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

    困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的主要有“三个变量、两个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、三分法”的证据分类不足。文章据此提出:(1)充分利用生命科学技术深化对中医“证候”的认识,一方面加大“微观辨证”和“辨证微观化”的研究力度;另一方面在中医思维指导下,将现代医学检查和检验结果赋予中医“辨证要素”的意义。梳理借鉴现代医学“表型”研究成果,宏观与微观...

    作者:高振; 董竞成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合真玉版论

    合真之道,玄元之妙,譬如宝船,护佑仙凡。上古天真,绵延至今,父母精血,相媾而成。悟自心始,真何外求,钩玄索隐,坐进此道。恬惔虚无,真气相从,信之为使,从之即得。反之若怡,神气相守,本自一家,何劳言守。甘食美服,安居乐俗,处之忘之,合之若一。积精全神,积弱养真,天真自生,惟德蓄真。天地相合,清静自得,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上古天真,本自具足,但悟...

    作者:闫志安 刊期: 2019年第01期